Sunday, February 19, 2006

Lee

再創人生哲學-----恰宜為之(續).中卷:恰宜為之的應用有意義的人生不一定已得解脫;已解脫的人生不一定具有意義。恰當運用恰宜為之,即能同時解決意義與解脫這兩個最具根本性的哲學問題,而當且僅當能同時解決意義與解脫這兩個問題,方能成就最「好」的——圓滿無憾的——人生。

A. 人生意義之所在追尋人生的意義是所有智慧生命體的共同目標,對於這個問題,從恰宜為之的兩個思想步序即可找到極為直捷的解答。一般人看人生的意義,往往只着重於目標的達成,而幾乎完全忽視宜為發揮的價值意義,這是可悲的人生觀;從來就沒有任何目標是保證可以達成的,世人卻認為若不能達成任何目標,其人生便即毫無意義,這更是可笑的人生觀。恰宜為之的人生觀不會如此,因為它作出了以下的價值排序:

1. 根莖層—— 對於人生這個項目,恰宜為之提出以「選擇宜為,本為宜為」作為整個人生的根本定位,由此可見,恰宜為之是一種首為宜為的哲學思想,為了整個人生宜為而來的人,便非為了任何其他特定的目的,其宜為本身(即恰宜為之本身)基本上就有足夠的意義。

2. 花果層—— 對於人生這個項目,恰宜為之提出以「盡量宜為,盡情宜為」作為整個人生的基本方向,由此可見,恰宜為之是一種盡量發揮自己、盡情享受宜為的哲學思想,為了發揮自己、享受宜為而來的人,不論結果如何,其享有的過程本身就有圓滿的意義。

3. 枝葉層—— 恰宜為之是一種將圓足意義盡放於為之同發揮的哲學思想,至於所要達到的個別目的能否達成,在此則只作額外考慮:能夠達成則錦上添花;不能達成也無傷大雅。依據以上的價值排序去做人,會有些什麼時候是沒有意義的呢?沒有。須知道,人生沒有一刻不是為之(臨到死前一刻都在為之)、沒有一事不在發揮(微細至一個呼吸都是發揮),所以,真切掌握恰宜為之的人,於每一刻都在過着圓滿自足的有意義的人生。總括一句:宜為發揮,時刻圓足。

B. 身滅名裂的對策於整個人生裏,我們隨時都可以遭遇身滅名裂之患,對於這個問題,恰宜為之提供了極為簡單的對策。

0. 接受得失、即得解脫——人懼怕身滅名裂,皆源於一個根深締固的想法——分判得失——欲得不欲失:希望名成利就、令人羨慕;不想貧困潦倒、被人輕視。一旦了解到人類所有的怪異行為皆源於介意得失而起,就會明白到將人生的原意置定為宜為本身而非為了得到某些特定的事物或做到某些特定的事情是有根本重要性的。這樣置定人生的原意,即排除以分判得失作為人生的根本目的,便能從根底上接受所有得失,如此即得解脫,對於身滅名裂這個問題基本上已算得到消解,至於以下所論,則是依據恰宜為之的思想要旨所引伸出來的進一步處理。

1. 盡量宜為、身滅無憾——對於人生這個項目,我們不可能永遠為之,我們遲早都會不能為之,所以恰宜為之提出於有限的機會、時間、生命裏着眼於盡量宜為,至於可以宜為多少,則根本不在考慮之列。如此,就不會因為不能再宜為任何事情(譬如因為斷手而無法打拳)而遺憾,更不會因為連宜為本身也(突然)不能復再(譬如意外身亡或暴斃)而含恨。如果由一開始就是以盡量宜為之心去宜為的話,那又怎會介懷「隨時不能宜為」這個終極損失呢?着眼於盡量宜為,是處理損失、身滅無憾的極有效途徑。

2. 發揮自己、名裂無怨——於人生這個項目裡,我們不一定勝過別人,我們總有可能給比下去、被人輕視,所以恰宜為之提出對於希望或不希望為之的事情,皆於可能情況下,以盡量發揮自己為最大方向,至於其他人的表現如何,則根本不在注意之列。如此,就不會因為人差我好而自大,亦不會因為人好我差而自卑。如果由一開始就是以發揮自己之心去宜為的話,那又怎會介懷「第一」、「第尾」等排名上的高低得失呢?着眼於發揮自己,是處理自我、名裂無怨的極有效途徑。總括一句:接受得失、盡量宜為、發揮自己,即無怨憾,是為解脫。

再創人生哲學-----恰宜為之.以下只是嬉戲發揮,純屬玩嘢 ^_^* * * * *<<從思考到思考之上>>有言:「我愛不勞而獲。」今秉此癖好,一揮而就,瞬即著成<<恰宜哲學>>,基本上僅僅以「恰宜為之」代換「體誼自在」即成。相對於<<自創人生哲學-----體誼自在>>來說,拙作只能稱為<<再創人生哲學-----恰宜為之>>而已。前者是自創,後者無非是容易至極的不勞而獲吧了。不過,若能引起百花齊放,大家都來再創、再再創、再再再創……的話,那可真是思園盛事呢。^_^(什麼時候會貼出下卷?由於上中兩卷的內容已夠丰富,拙<<恰宜哲學>>就只繼承這兩卷。下卷貼出時就讓其他網友來發揚光大吧^_^)* * * * *序幕:恰宜為之的源由恰宜——恰好適宜——即是人生精神;而恰宜為之就是由人生精神的哲學意涵所引伸出來的一套極為簡便、直捷、平實的人生哲學思想。上卷:恰宜為之的要旨首先,將整個人生看成為一個大型的活動項目,對於人生這個項目,凡人皆想玩得最好,但是,於整個人生裏,我們會遇到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起跌得失,於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玩得最好?凡人認為名成利就、高人一等就是最好,這是低層次的;智者卻想逍遙自在、稱心如意,這是最高層次的。那麼,怎樣才能玩得逍遙自在、稱心如意呢?這就要視乎人生的原意與方向了。對於這兩點,恰宜為之歸結出以下兩個關鍵的思想步序作為最高指引:

1. 選擇宜為,本為宜為

2. 盡量宜為,盡情宜為這種志在宜為(首重、最重宜為)的想法,源出於一切哲人所講的人生精神,而當中的哲學意涵就是:

1. 人生定位—— 關於「為何參與人生這個項目」的問題,恰宜為之提出以「選擇宜為,本為宜為」作為整個人生的根本定位。宜為的原意,就是為了宜為,而非為了任何其他特定的目的。這種想法含蘊着排除以「為了得到這個、做到那個」作為人生的根本目的。換句話說,不為分判得失,而是為了人生宜為而來的人,即能接受任何得失。(順帶一提,若以名成利就之類的想法作為人生的根本目標的話,那麼很多人由一開始經已注定失敗。)

2. 人生方向—— 關於「如何參與人生這個項目」的問題,恰宜為之提出以「盡量宜為,盡情宜為」作為整個人生的基本方向。既是為了宜為而來,自當盡量宜為、盡情宜為;這種想法含蘊着對於希望或不希望參與的事情,皆於可能的情況下恰宜發揮自己:自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行事做人、幹自己最有把握幹的事情(至於怎樣發揮則要視乎個別目的而定;而雖然宜為的原意非為爭勝,但中途的目的卻可以是爭勝)。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